技术介绍 | UH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前沿-资讯-生物在线

技术介绍 | UH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

作者: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1-12T16:12 (访问量:5745)


通过液质联用(LC-MS)方法检测生物体受外界刺激前后体内大多数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重点寻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物,进而研究这些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关关系,其研究对象大都是分子量1500Da以内的小分子物质。

技术优势

• 较高的灵敏度、分辨率

• 较宽的动态范围

• 适合于生物样本中复杂代谢产物的检测和潜在标志物的鉴定

• 适合对标本中未知代谢物的探索研究

• 定性准:6D质控体系

技术路线

技术参数

样本要求

血清、血浆:200 μL/sample

尿液:1 mL/sample

组织:200 mg/sample

粪便、肠道内容物:200 mg/sample

细胞、微生物:1X 107 cells/sample

培养液:200 μL/sample


生物学重复

样本数量:植物和微生物n≥6,动物样本n≥10,临床样本n≥30,所有重复样本独立分析

其他种类的样品在收集之前请联系我司销售工程师


检测平台

UHPLC-QTOF-MS(Agilent 1290 UHPLC-Agilent 6550/SCIEX 6600)


常规项目周期

45个自然日,含基础数据分析(从收到客户预付款并收到样品之日起)


应用方向

• 表型和生理功能研究

• 疾病病理研究

• 临床诊断及治疗

• 药物研究

• 中医理论研究

• 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研究

• 畜牧与农林业研究

• 环境毒理研究



案例分析


标题:膳食胆固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驱动脂肪肝相关肝癌

研究对象: 小鼠

期刊: Gut

影响因子: 19.819

时间: 2020年


研究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日趋普遍的慢性肝病。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 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约在30% 左右。NAFLD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NAFLD相关肝癌的发病率在 过去10年增加了4倍,相应的医疗保健费用也在逐步增加。


研究结果

发现了长期的高胆固醇饮食,会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诱导小鼠NAFLD-HCC形成和发展。胆固醇通过肠道菌群的变化使TCA升高、IPA降低,促进脂质积累和肝细胞增殖,从而导致NAFLD-HCC的发展。而通过降胆固醇治疗,可以阻止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HCC。这意味着,调控胆固醇和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可能为以后预防NAFLD-HCC提供有效策略。


研究思路

结果展示

膳食胆固醇含量与血清代谢物有显著差异(图A)。胆酸生物合成是高胆饮食的小鼠改变的关键途径(图B)。在HFHC喂养的小鼠中,初级胆汁酸包括牛磺醛胆酸(TCA)、牛磺醛脱氧胆酸(TUDCA)、糖胆酸(GCA)和牛磺醛脱氧胆酸(TCDCA)等小鼠的代谢物异常上调(图C)。在微生物色氨酸代谢中,3-惰基丙酸(IPA)是一种HFHC喂养的小鼠中异常下调的代谢物(图C)。与HFLC喂养的小鼠相比,HFHC喂养的小鼠血清脂多糖(LPS)浓度升高,结肠e-钙粘蛋白丢失(图D),表明膳食胆固醇可能损害肠道屏障功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HFHC改变的微生物和代谢物之间的潜在关联(图E)。


LC-MS非靶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代谢谱

参考文献

Xiang Zhang, et al. Dietary cholesterol drives fatty liver- associated liver cancer by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J]. Gut ,2020.


有兴趣采用UH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进行样本检测分析的老师,欢迎垂询服务热线:400-664-9912



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嘉定区新培路51号焦点梦想园5层

联系人: 高小姐

电 话: 400-664-9912

传 真:

Email:marketing@biotree.cn

相关咨询

New Phytol.(IF=8.1)|安农大宋传奎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刷新认知!甜菜碱竟能“解锁”茶树抗寒密码? (2025-07-30T00:00 浏览数:257)

IF=6.2!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团队突破性成果:非靶向特定修饰代谢组学首次系统解析植物糖基化代谢物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281)

会议预告 | 百趣生物诚邀您参加2025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2573)

Metabolism (IF=11.9)|中国药科大学团队:线粒体“泄漏”为脑缺血帮凶,揭示神经酰胺介导的mtDNA炎症机制!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3255)

Food Res Int. (IF=8.0)|合工大徐宝才教授团队破解细胞级抗衰密码:家禽血“变身”超级抗氧化剂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2935)

Food Chem. (IF=9.8)重磅发文|上海农科院团队揭示黄桃从“青草味”到“浓郁果香”的风味转化机制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4043)

IF=9.2!肠乳杆菌在他汀治疗中的屏障保护与抗纤维化机制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5244)

磁珠富集的前分析「陷阱」:血细胞、离心与抗凝剂对血浆蛋白组学的多重干扰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5371)

JACS(IF=14.4)|复旦陆豪杰教授团队攻克Tn抗原检测难题:一步酶促策略如何实现糖基化位点的精准Mapping?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5148)

nature aging(IF=17.0)|浙大黄河教授团队解码造血干细胞 “衰老密码”:代谢图谱锁定尿苷并揭示功能逆转新机制 (暂无发布时间 浏览数:5308)

ADVERTISEMENT